即時動態
中醫觀點:「各種癌症如何補充營養」~蓮樺中醫接受聯合報專訪 | 2015-07-24 |
別癌餓/罹癌後,該怎麼攝取營養?
2015-07-12 14:00:39 聯合報 記者趙容萱/報導
良好的營養攝取,才能提供癌症患者體力對抗疾病。針對個別癌症,台中市蓮樺中醫診所中醫師王雅秀分別就營養學、中醫角度給予建議。
【頭頸癌飲食】
少量多餐 每一口都要高營養
頭頸癌包括口腔癌、喉癌、食道癌、鼻咽癌,術後最容易影響進食。林淑雯說,適當的營養介入支持,可預防及改善病患營養不良狀況,以及癌症治療所導致的副作用,有助於患者完成治療,提升生活品質。
頭頸癌飲食原則為均衡地給予高熱量、高蛋白飲食,若在治療期食欲不振,宜採少量多餐方式進食,每天可攝取6到8餐,並且保持口腔清潔衛生。一旦攝取量不夠,可考慮使用營養品,若仍無法吸收,經醫師評估後,必要時必須使用鼻胃管或胃(腸)造口。
她提醒,治療前可趁胃口好,多攝取新鮮魚、肉類、蛋、奶、黃豆製品等高生理價蛋白質食物,並補充含白胺酸、二十碳五烯酸(EPA)、精胺酸及纖維質等特殊營養品,為治療做好準備。
她指出,治療開始後,應以均衡營養為基礎,若食欲不振或腸胃道症狀嚴重者,建議調整飲食,以高營養高濃度為目標,提高每口進食熱量,且少量多餐進食,不要聽信偏方造成飲食不當,否則易引起營養不良。
中藥材 修護黏膜組織
•口腔癌:中醫師王雅秀認為,口腔癌患者術後,口腔黏膜組織被破壞,分泌減少,又乾又痛,口腔幾乎不能張合。中醫重修護,用生地黃、熟地黃、天冬、麥冬、石斛、茵陳、黃芩、枳殼、枇杷葉、甘草等涼潤的中藥材熬成湯汁灌食或餵食。
•喉癌:喉癌患者手術後,往往破壞黏膜組織,出現灼熱感、痛感、燃燒感。中醫療法為加保護膜,用些滋陰養陰的藥,以霜桑葉、甘草、人參、胡麻仁、阿膠、麥門冬、杏仁、枇杷葉等中藥材熬成湯汁灌食或餵食。
•食道癌:中醫師王雅秀建議,對食道癌患者,薏仁可止痛、消腫,是很好的修補食物;黑木耳、白木耳用小火慢燉到黏稠,熬出來的膠質可用來修補。另外,荸薺可止血、蓮藕汁涼潤,可以消除化療、放療的火熱之氣,症狀會就慢慢改善。
•鼻咽癌:黑芝麻、桑葉、阿膠等對組織的破損有修護作用。
【肺癌飲食】
冰糖杏仁糊 潤肺緩喘咳
林淑雯建議,肺癌患者在治療期,要趁身體舒適時多進食,例如兩次治療之間,少量多餐,不要等有飢餓感才進食;若因呼吸困難而減少進食量者,建議提高熱量攝取,並採低醣、高油脂的飲食原則,多選擇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的油脂,例如芥花油、橄欖油,進食時避免飲用太多湯水,兩餐間記得攝取足夠的水分促進痰液排除。
她提醒,病患多選擇自然新鮮食材,避免加工、醃漬、煙熏和刺激性食品,因新鮮的食物除了可以得到較豐富的天然抗氧化營養素,還可減少致癌物的攝入。
中醫師王雅秀說,肺癌患者易出現喘咳等問題,緩解肺癌患者的喘咳,可以用甜杏仁、苦杏仁、大米加冰糖適量熬成冰糖杏仁糊,用來潤肺祛痰、止咳平喘,隔日食用。
【乳癌飲食】
攝取天然大豆 不會刺激癌細胞
林淑雯說,乳癌病患在化、放療階段產生嗅、味覺變化,烹調上可運用新鮮食材或香料的強酸甜,刺激食欲;若口腔發炎,應避免粗糙、生硬的食物,以及酒精飲料等。
林淑雯建議,病患在治療後要減少動物性脂肪、加工食品,以及高脂肪食物(例如油炸食物、豬腳、精緻糕點等)攝取,多選用蔬果及高纖維質食物,尤以內含異黃酮為強抗氧化物的大豆最佳,也可使用蔥、韭菜等爆香。患者免疫力差,腸道黏膜脆弱,不建議進補。
豆類食品會刺激癌細胞生長嗎?中醫師王雅秀認為,除非攝取大量單一萃取異黃酮素才會受影響,天然大豆含各種成分會平衡生理的作用與反應,因此食用天然大豆或豆類製品不會刺激癌細胞增長,大豆是低飽和脂肪、高營養素、高纖維和富含抗氧化物質的食物,是健康選擇。
【胃癌飲食】
食物溫度適中 以固態為主
林淑雯說,胃癌病患在手術、放射線治療、化學治療、支持性治療期間,要攝取足夠的熱量及蛋白質,以維持體重。除了選擇高營養密度的食物,也可優先考慮進食自己喜愛的食物,進餐時記得細嚼慢嚥,每天6到8餐,掌握少量多餐為原則。
林淑雯提醒,病患在治療期間若味覺改變,料理時可用天然辛香料提味,進而增加攝取量。飲料可選擇清漿或牛奶,食物宜溫度、軟硬適中,並以固態為主,減少湯汁,飯後或餐前喝水,必須間隔半小時到一小時,且應避免含酒精食物,也要避免食物溫度過冷、過熱,以及刺激性食物。
少量多餐 避免傾食症候群
胃癌術後恢復正常飲食時,常會發生上腹部不適、腹脹、惡心、嘔吐、腹瀉等腸胃道不適症狀,並出現出汗、全身無力、頭暈、脈搏加快、心悸等,稱為「傾食症候群」。
如何改善傾食症候群?王雅秀建議,避免加糖及含酒精食物,少量多餐,將三正餐的食量減少,間隔給點心,進食後休息半小時到一小時。並以五穀雜糧飯取代白米飯、白麵,初期減少含高醣類及澱粉質食物,隨病患適應程度,逐漸增加到需要量。